[武学]冬季耐寒功

作者:巫朝晖

时间:2025-6-26 周四, 上午5:24

[武学]冬季耐寒功
悉尼的冬季,凌晨五点半,天色依旧漆黑,海边没有太阳,只有冷冽刺骨的海风呼啸而过,空气中的寒意像刀子一样切割皮肤,气温大约六度,但靠近海岸线的体感温度只有两三度。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潮湿的冷气,甚至能让鼻腔生疼,而我却始终只穿着一条超薄的快干运动裤,一件长袖T恤和一件轻薄的风衣,脚踩运动鞋,头戴高尔夫球帽,没有护膝,没有厚袜子,没有任何额外保暖的装备,整个配置就是标准的夏季练功装束,极简到几乎近乎“裸练”。我没有做任何热身动作,没有刻意活动关节或快速摆臂让身体升温,只是静静地站在那个熟悉的位置上,呼吸平稳,意识内敛,然后自然进入练功状态。无论是从马步桩起手,还是先行太极拳或太极剑,在这样刺骨的寒冷环境中,我都能在三到五分钟之内感到全身微微发热,十分钟之后,气血的流动让身体自然冒出均匀的热汗,汗珠沿着脊背缓缓滑落,肌肉线条在寒风里松沉而有力量。这种热不是硬撑出来的,更不是意志力在与寒冷对抗,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练功后,身体的结构已经彻底被优化,内外贯通,气血运行自然有序,从内而外地产生热能,驱散寒意,让我像置身温室一般稳定而安定。
整个练功过程持续一个半小时左右,我始终保持呼吸匀称,气机流畅,全程不觉寒冷,身体没有一丝僵硬或瑟缩,肌肉和筋骨都处于一种松沉而饱满的状态。即便海风不停吹拂着脸颊和手背,皮肤表面冰凉,但身体内部始终有一股温热的力量在缓缓涌动,像是在体内点燃了一团稳定的火焰,让我自始至终都能在寒风中沉着练功,直到结束。我收功后,仍然可以原地静立或者缓缓步行,心绪沉静,没有迫不及待地披衣保暖,也没有丝毫寒气侵袭身体的迹象。
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它来自长时间的坚持练功,来自对内功结构的不断优化与精细打磨,也来自一次又一次跨过身体极限的训练累积。每一套练功的环节,从马步桩的稳固、太极拳的缓行、太极剑的连贯,到灵子术的节律控制、易筋经的结构调动,再到气功的运息平衡,直至前脚掌金鸡独立的静定,都在无声地打通身体内部的气血循环。当气机真正运行起来,身体内部的热能会自然释放并均匀扩散,寒冷的侵袭也就无法再影响我。很多人以为我是在挑战极限,但我非常清楚,这不是意志的硬撑,而是一种内外贯通、结构性自热的自然表现。
无数个这样的冬日清晨,我用这种方式唤醒身体,验证气机运行的完整路径,也印证了一个事实:真正的练功,不是依靠蛮力或肌肉的苦撑,更不是单纯依靠精神集中去抵御外界,而是通过深层的结构训练,让气血循环如同被启动的引擎般自然而高效地运转,从而达到身体自发供能、自我调节的状态。
很多人无法想象,在凌晨五点半、气温仅有六度、海风呼啸、体感温度低至两三度的条件下,仅凭一条薄薄的夏季快干裤、一件长袖T恤和一件轻薄风衣,就能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,让全身发热并持续稳定地练上一个半小时,直到汗水顺着锁骨缓缓流下,直到指尖和足尖的微血管完全被温热填充。这种状态,如果不是亲身体验,是很难理解的,因为对于大多数练功者来说,在类似的环境下,哪怕是穿上厚实的棉裤、保暖内衣、羽绒服,甚至额外戴上手套、护膝、保暖帽,也依旧会感到手脚冰凉、关节僵硬,气血迟缓,甚至在练功半小时后仍旧无法进入真正的状态,更遑论全程出汗。
根据我这几年实测和观察的情况,一般练功者在类似的条件下,若没有足够的热身准备,起始阶段往往会明显感到冷意侵入手脚,很多人在三分钟之内就会因四肢发凉和膝盖僵硬而无法静定下来。如果他们先进行五到十分钟的热身,比如慢跑或拉伸,才能稍微感受到体温回升,但若是直接进入桩功或太极练习,往往需要十五到二十分钟才能微微出汗,气血运行速度相对缓慢,有些人整套拳打下来也只能感受到身体有些微微发热,却很难达到通体均匀冒汗的状态。而在低温和海风叠加的环境下,大多数人无法坚持超过四十五分钟,不是身体发抖,就是寒气侵体,迫使他们提前结束练习并迅速披上厚衣来取暖。
而我的练功状态完全不同,从踏上练功点开始,不做任何热身,只是平稳呼吸,意念内敛,三到五分钟内便可气机通畅,全身发热,十分钟后汗水自然而均匀地渗出,从躯干蔓延至四肢,练功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热力稳定,气血运行顺畅,直到收功,身体仍保持温暖的状态。这种结果,并非“抗冻”,更不是意志力在苦撑,而是长年累月的深度训练,让身体在结构性优化和气机高效流通中,形成了自动调节的能力,像是一套天然高效的能量循环系统,在需要时自行开启,在需要时稳定运行。
所以,我从不建议没有经过长期训练的人模仿这种做法,尤其是在冬季体质虚弱或缺乏系统练功的人,贸然在寒冷的环境下进行薄装长时间练功,极容易导致寒气入侵、气血紊乱,甚至损伤阳气。这种看似简单的耐寒功,其背后是多年累积的结构调整与精确训练,是身体在真正进入内外贯通状态后的自然结果,而不是所谓的“耐力训练”或“抗寒技巧”。这就是我冬季耐寒练功的真实状态,既平静,又纯粹,身体内外如同一口稳定燃烧的炉火,在寒冷的晨风中保持不动声色的恒温与力量。
在我实测并对比观察的基础上,一般练功者在类似条件(凌晨5:30、气温6度、体感温度2~3度、有海风)下,穿戴常规保暖装备(如运动裤+外套+帽子+手套)时的耐寒与练功表现大致如下:
一、起始状态:
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下,即使穿着保暖服装也觉得冷,尤其是手脚和膝盖。
若无热身,往往站桩不到3分钟就感到寒气侵体,手脚僵硬,气血运行缓慢。
二、出汗时间:
需先进行5~10分钟热身(跑步或拉伸)才能微微发热。
若练桩功(如马步桩、三体桩),通常需15~20分钟才开始轻微出汗。
很多人练太极拳时,整套打完也未必出汗,仅感发热。
三、耐寒极限:
在没有充分热身且气温极低的情况下,多数人只能练30~45分钟左右,身体开始感到冷、僵、风寒入体,不敢久留。
很少有人能像我一样,在无热身、薄装、低温环境中坚持1.5小时全程流汗不断。
四、特殊说明:
我这种状态并非普通练功可得,需长时间内功与体质调整,气血强大才能达成。
一般练功者若模仿,极易着凉或损伤阳气,因此我从不建议他人照做。

来源:http://www.australianwinner.com/AuWinner/viewtopic.php?t=6965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