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气功]气漫经络

作者:巫朝晖

时间:2025-6-22 周日, 下午2:05

[气功]气漫经络
在传统观念中,气的运行需要通过导引、意守、打通等手段,才能渐渐进入经脉,充盈全身。然而这种方法的前提,是假定人体的经络本来是堵塞的,气路是不通的,需要靠后天的练习去一层层疏通。但事实上,这个前提并不适用于所有人。
人类在出生之初,大多数人的经络其实是自然通畅的,气血运行无碍。然而随着成长,错误的姿势、失衡的饮食、压抑的情绪、长期的紧张和僵化,逐渐让这些原本畅通的路径开始闭塞。于是,补气、导气、逼气成为许多练功体系的主要方法,用于修复那些被堵住的通道。但真正的关键,不在于导引多强,而在于结构本身是否保持自然通畅。
我的情况则完全不同。我在过去三十年中,几乎始终保持仰卧睡眠姿势,不依靠枕头,头、颈、背、腰自然放平。这种姿态恰恰符合“虚领顶劲”的中轴平衡原则,夜间身体在深度放松中自行调平,脊柱不过度弯曲,不压迫经络。长年累月下来,我的任督主干始终保持畅通,很多外围经络也因为没有日积月累的压迫而保持自然的开放状态。相比之下,那些长年蜷缩、侧卧、伏案的人,经络被慢慢扭曲或压迫,再去苦练导引,往往也只是绕在原地,难以突破。
更重要的是,我的体质从小就有一种稳定的先天底子。这并不是所谓的“天赋异禀”,而是一种从未被人为损耗的自然状态。体内的元气自足,气机运转不需要外力推动。因此,当我后期正式进入系统化的训练时,我不需要强行导引,不需要去刻意想象气的路径,更不需要用意念去“逼气”通过某个点。我的气自然如水,从中脉溢出,温润均衡,轻轻漫延至全身。这不是压,不是导,不是逼迫,而是结构自然通畅、路径已经开启、内气充沛,只需要轻轻一觉,气就会自动流遍全身。
我记得第一次体会到这种全身气机流动的状态,并不是在刻意静坐时,而是在某个清晨,普通地起身站桩,身体突然像被温柔点亮。热不是从某个部位升起,而是全身同时发热,从头顶、前胸、后背、四肢、丹田,像被一股均匀的暖流包裹。那种热,不是灼烧,而是深沉而稳定,像温泉在体内同时涌现,流动却不躁动,充盈却不膨胀。此时的意念只是安静地“在”,不去控制,不去引导,气自然全身同步运行,自动完成稳定而完整的循环。那一刻,我才明白,真正的“气满全身”,并不是苦练数年才换来的突破,而是顺势而为、水到渠成的自然状态。
这种全身气漫经络的状态,是持久的,而不是短暂的。我在练拳、静坐、行走时,甚至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,都能感到气在体内稳定而均衡地运行。冬天在海边,六七度的寒风中,我身着夏装练拳,整个过程全身均匀冒汗,气机像有节奏的波浪,推动气血在每条经络里缓缓运行。这不是通过热身获得的短暂假象,而是气机自然启动的实证。
很多人练功时强调“冲关”,强调“突破小周天”“打通任督”。这种成就感往往只是堵塞状态下短暂被挤开的瞬间,而我完全不需要经历那种激烈的冲击,因为气的流动是稳定而自然的。所谓“周天运行”,在我这里从来不是某个阶段的目标,而是一种始终存在的底层状态。
真正的气漫经络,不是通过复杂的手段练出来的,而是在自然结构、稳定姿态、长期积累的共同作用下,气机自动回归它本来的流动规律。当通畅成为常态,练功就不再是艰难的突破,而是一种持续的平衡。
我现在完全不去刻意追求所谓的“感觉”,不去计算练功的时间或频率,也不刻意安排导引路线。无论是深夜静坐,还是清晨练拳,气都像一条稳定的河流,均匀、缓慢、无声地流动着,带来稳定的热度和深沉的安定感。这是一种真正的“水到渠成”,不急不躁,不偏不倚,贯穿所有经络,安然而自在。
对于那些被堵塞、被压抑的身体来说,这样的状态或许像一个遥远的神话;但对我来说,这不过是结构正确、习惯自然、元气充足的必然结果。气的运行,本不该被复杂化,它是本能,是身体与天地自然共振的真实体现。

来源:http://www.australianwinner.com/AuWinner/viewtopic.php?t=6964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