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伴终生,太极值得
作者:单颖
能陪伴终生且让人终身受益的,那一定是有亲和力且有功效和有品位的东西。什么东西达到了此境界呢?有人推荐“琴棋书画诗酒花”,笔者则推荐太极拳。
“太极拳好”——这句话大家很“耳熟”,但太极拳怎么个好法,却并非都“能详”。毕竟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,在中小学乃至高校体育教学中,武术并不是主课主科(据说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刚刚决定将武术、游泳、田径和三大球列为重点体育科目),这样就使得许多“莘莘学子”,并不知晓国宝武术,也不重视锻炼身心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文弱书生”。
笔者有幸曾为几所高校搞过武学讲座,然我更愿意像香港气功太极拳社林文辉社长(我的武林同道)那样,在中小学搞“国术大课间”,因为若要国家强,必需少年强!可惜在内地现今尚无此机缘。
还是说回太极拳吧,它是武学珍品,其“亲和力”表现在简便易行,无须过高的准入门坎(如身体条件)和花费投入(如经济条件),可以“零基础”起步,且有相当好的实效------体弱多病者通过习练传统武术而心康体健的实例多多,本文不再赘述。至于太极拳的品位,则可用“三高”(高深、高雅、高尚)或“三精”(精致、精确、精妙)来概括,请读者和与武结缘者细细品味吧-----与任何体育锻炼的顶目相比较,中华武术(尤其是太极拳)绝对算得上是“高精尖”和“高大上”的运动。这里稍微科普一下:所谓运动者,“运”+“动”也;如同健康,是“健”+“康”。健者,强壮也;康者,通达也。内运其气使之康,外动其形使之健。太极拳内外兼修,可谓名副其实的“运”+“动”。
未曾学拳先明理,至于太极拳的学理,笔者高度认同如下阐述------中国古人善于用意象画化的模型来研究、体悟世界,“太极”就是这种化繁为简的认知结构。武术产生之后,不断丰富发展,流派众多,技理庞博,后来也经历了一次文武融合的垂要变革,这就产生了太极拳,这是一次向文化的强烈回归,不仅是技术上的,也是功能上的。使得太极拳在保留武的架构基础上,社会化价值有了更大拓展空间,实现了对武学技击、健康锻炼、人生修养、生命境界的全方位覆盖,这也是太极拳虽然产生较晚,但发展却最为广泛的重要原因(摘引自《技进乎道》余功保之序)。
以上的描述和引借皆为铺垫,扣回主题——终身陪伴,太极值得!终生受益,太极胜任!让我们由衷地感悟一下太极——
-
一项可以从小练到老的运动
-
一个可以从浅学到深的文化
-
一门可以从外炼到内的修为
-
一种可以从低修到高的境界
不仅仅是武术或休闲,还是艺术和学问。 |